2008/09/06 | 念叨念叨中关村
类别(信马由缰) | 评论(0) | 阅读(21) | 发表于 20:23
      中关村六十年代就分成了南北两区,与现在不同,繁荣的是北区。

北区出名的地方有“四不要”礼堂、服务社、车库和一个供销合作社,大操场也在北区。

所谓“四不要”礼堂是指的在礼堂建筑的时候不用钢筋、水泥、砖头和钉子。是科学院的创新,后来80年代维修的时候这些东西又都用上了。

服务社在礼堂南边的街角上,是困难时期为照顾干部和专家特设的。有西式糕点出售,那时的科学家们也不辜负这点心,整出来了两弹一星。现在只靠点点心怕不行了。

中科院的车辆归行管局管,车库也在礼堂旁边。那时候上幼儿园,周一就在车库上车,周六接回来在那里下车,汽油的味道在脑海里一直飘不散,同样是旧时的记忆。某年秋末冬初一个周一的早晨,一片秋叶飘飘荡荡地刚好落在了我的手里,我看见了一队军人走过,手中握着苏式冲锋枪。

大操场经常会放露天电影,记得一场电影是“红霞”。白匪军官色迷迷要和红霞那个。红霞不那个,还把白匪带到了绝路,跳下悬崖。灯光球场有时候亮如白昼,就是有人在打篮球了。还曾经在那里还泼水浇冰场,滑冰也是好运动。

南 区只几座孤零零的楼,现在八十二楼的地方也是一个百货商店,现在看起来非常寒酸的商店,那会儿大概和现在当代商城的意思差不多,至少人家有大的玻璃陈列窗 (现在好像是用三合板钉上了)。大约是1962年的年底,阿姨带着我从北区去百货商店,边走边和其他人聊天,我听见她们在抱怨天气太热,不像冬天。那条路是要 穿过大片农田的。

现在四环中关村段原来是中科院内部的道路,从白石桥路北上,到了中关村,不可以往右拐,右拐有两个大门柱,就进了中科院的院子。有人问那交通咋办?答案是根本不成问题,因为除了住在中关村里的人基本上没有人走这条路。

知识分子那时候牛过一阵子,到了文化大革命,不牛了。我从1964年离开中关村,文化革命的一段不很清楚。只知道反潮流的时候黄帅很出名,我们有一次在中关村的灯光球场还看到了她。那时候已经从干校回来了。

大 学以后,又回到了中关村,社会上提到要重视知识、重视知识分子。知识分子自己倒是没有把自己特别当回事。陈景润身穿旧蓝色中山服到科学城商场买菜,王元穿 件带眼的背心,手拿大蒲扇在东南小区乘凉,也都是常事。倒是修四环的时候,知识分子们一定说四环路中关村段如果不入地,我们读不成书,国家损失大大的,硬 是把个四环路铺出一段低洼路。

上世纪末,这个阶段出名的地方有:八十三楼、四十二楼、三十三楼、科苑餐厅还有中南餐厅,中关村大街上好像还有个鸿宾楼。物理所边的露天游泳池也维持了很久,最近拆啦。

中关村大约还是要继续拆下去,建新的东西。科学院的研究所也都不赖在这个地方了。说文物也没有几件,拆就拆了,只是住的时间长了,念叨念叨旧物而已。

1

评论Comments

日志分类
首页[36]
信马由缰[28]
履痕处处[8]